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新闻网7月12日电(教育部官网 谷亚旭)7月12日,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暨优秀科研成果奖表彰大会在京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大会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主持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窦贤康,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钟志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潘爱华出席会议。
会上对2021、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以下简称教育部科技奖)获得者颁奖。我校航海学院杨坤德教授作为获奖代表参加领奖。校长助理张开富出席本次会议。
教育部奖面向全国高等院校,主要授予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5项成果获本届教育部奖,其中一等奖4项,获奖数量及质量均为历史高位。
一、光电与智能研究院李学龙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跨域信息智能交互与理论方法”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校内获奖完成人分别为:李学龙、王震、袁媛、王琦、高超、聂飞平。
项目围绕“跨域条件下的感算协同机理与智能交互模式”这一前沿科学问题,建立了基于反馈调节的智能感算一体模型,形成了跨场景多源感知理论;提出了结构自适应融合的语义关联模型,凝练了普适的跨模态知识推演理论;构建了知识驱动的多智能体协同自主交互体系架构,丰富了跨域集群动力学理论,解决了跨域信息的感算分离、交互异步难题,实现了“数据-知识-系统”的多层次智能交互。相关理论成果在中国电科、航空工业、航天科技等单位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二、生态环境学院王文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反刍动物的基因组进化及其特殊性状的遗传基础”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校内获奖完成人分别为:王文、陈垒、林泽山、张晨州。
该项目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等多个单位,采用创新思路和手段,对反刍动物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解析了反刍动物亚目基因组信息,澄清了反刍亚目各进化支系的进化关系及特殊性状的基因组进化基础;阐明了反刍动物类型多样的角为单一起源,解析了鹿角快速再生和鹿抗癌能力的遗传基础;揭示了驯鹿适应极地、昼夜节律丧失、高效维生素D和钙代谢等的分子机制。这些重要发现在人类健康医学、动物育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科学和应用价值。相关成果于2019年以封面论文形式在Science同期发表3篇研究长文,得到了权威学术刊物和科学家的高度肯定,入选2019年“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和2020年“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
三、航空学院宋笔锋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
校内获奖完成人分别为:宋笔锋、杨旭东、王海峰、许建华、安伟刚、焦俊。
四、航海学院杨坤德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校内获奖完成人分别为:杨坤德、段睿、杨秋龙、李辉、段顺利、伍飞云、白富实。
五、自动化学院刘准钆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多源融合目标识别跟踪联合优化技术及应用”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
校内获奖完成人分别为:刘准钆、王小旭、潘泉、兰华、文载道、王增福。
科学技术研究院后续将继续深入开展重大科技成果培育,认真做好成果总结凝炼提升,加强成果申报统筹布局及过程管理,助推更多好成果取得好结果,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及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审核:牛振喜 马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