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ENG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我校师生校友助力天舟七号发射成功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19日 来源:人民日报 新华社 央视新闻 生命学院 机电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 点击数:

北京时间2024年1月17日22时27分,搭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之后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1月18日1时46分,天舟七号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后续,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进入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按计划开展货物转运等相关工作。

图片来源:新华社

此次发射任务中,天舟七号货运飞船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并为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送去龙年春节的“年货”。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此次发射任务中,由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生命学院商澎教授团队承担的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空间生命科学实验项目,随本次“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发射入轨,随后将转移至中国载人空间站“问天舱”开展在轨实验研究。

发射现场,商澎教授、杨周岐副研究员和四位博士研究生甄晨晓、张格静、刘俊宇、王瑞同学亲历了这激动万分、振奋人心的发射过程。

团队在发射现场拍摄的火箭升空时刻

商澎教授负责的“空间生命科学与航天医学团队”将继续在空间站上围绕长期失重对航天员健康影响的基础与防护问题,开展失重环境下骨骼健康等方面的研究。

商澎教授介绍:“本次承担的任务是开展空间微重力对骨组织细胞作用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通过实验在轨获取骨组织细胞的生物学数据,并对采样返回地面后的骨组织细胞功能进行检测分析,探索骨组织细胞对空间微重力环境变化的感知和响应规律,从而进一步揭示空间骨质流失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商澎教授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我们大家知道,长期的空间飞行,我们的航天员就会在太空的失重环境下,就会产生骨量的减少、骨质的流失,通过开展这样的细胞学研究,为航天员在太空的骨质疏松,这样的一个重要的威胁航天员健康的这样一个问题,来找到更多的解决的方法。”

据悉,本次空间生命科学实验项目将为空间失重性骨质流失的防护,以及地面广大人群的骨质疏松防治措施研究提供理论实验依据。

“空间生命科学与航天医学团队”参加“天舟七号货船-长征七号火箭”垂直转运

商澎教授和团队成员在发射场讨论实验操作细则

在文昌发射中心参与本次实验的博士研究生甄晨晓说:“进入发射场半个多月来,我们完成了实验室无菌环境准备、实验用多批次细胞准备、实验样品操作细则制定等工作,并通过多次演练形成最终操作细则,以确保任务万无一失!”

第一次到发射场执行科研任务的张格静同学说:“万分激动!这就是我此刻在现场参加发射任务的心情!本次任务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作为bat365官网登录入口人,为能够直接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而感到深深的自豪和荣幸!”

近二十年,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空间生命科学与航天医学团队”一直致力于空间失重环境下骨质流失机制及防治措施研究。2017年,在载人航天工程天舟一号空间生命科学实验项目中,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就曾是牵头单位,商澎教授担任责任专家。2023年10月,团队随神舟十七号发射任务,首次进入中国空间站开展了在轨细胞实验研究。此次“天舟七号”任务是基于团队地基模拟微重力实验最新结果,利用转基因细胞和胞内信号通路干预手段,从新的视角进行失重性骨质流失相关研究。

商澎教授和团队成员一起讨论相关实验

团队成员精心准备空间实验样品

作为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生命学院第一任院长、“空间生物实验模拟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创室主任、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商澎教授自2004年便带领科研团队创建了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生命学院。他带领团队始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围绕空间生物学、航天医学及电磁生物学等前沿方向,开展特殊环境下的骨骼系统健康领域的生物医学基础与转化应用研究,先后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生命科学和航天医学实验项目、国家“973”和“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的资助,建立了国内独有的大梯度磁场抗磁悬浮实验技术平台,以及覆盖强、中、弱及亚磁等多种静磁场效应研究的完备平台,在骨代谢生物学、空间生命科学、电磁生物学领域发表300多篇原创性论文。团队以“天为地用、天地共用”为指导,基于基础创新进行转化应用研究,研发了中强磁场对抗骨质疏松症的可穿戴式治疗仪器,并成功完成了人体临床试验,为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在人才培养方面,商澎教授团队始终坚持高校的科研必须为人才培养服务的育人理念,充分发挥国家重大研发任务的科研育人功能,尽可能让学生在大平台和大项目中开拓视野、锻炼能力、塑造品格。自“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空间科学项目之始,先后有9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空间科学实验项目的研究,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此次在商澎教授和杨周岐副研究员的带领下,团队的四位博士研究生来到文昌航天发射场开展“天舟七号”任务的实验工作,其中甄晨晓和张格静担任一岗操作员,刘俊宇和王瑞担任二岗操作员。

刘俊宇和王瑞表示:“商澎教授经常教育我们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辩证的实验思维,要心怀国之大者。通过深度参与此次任务,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的家国情怀和‘总师育人文化’深深影响着团队的每一个人。”

学校高度重视,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陈建有等赴发射现场,看望并慰问我校参试师生和校友,听取相关项目情况介绍,为大家加油鼓劲。

振奋人心!

天舟七号翱翔太空的征途背后

还有许多bat365官网登录入口人为国铸剑的拼搏身影

机电学院张卫红院士团队及其所在的空天结构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展了长征七号火箭主传力结构系统优化,有效提高了发动机推力分配与结构传载效率,显著减轻了火箭重量。

机电学院刘维伟研究员及其所在的复合材料构件先进制造技术团队,参与了航天发动机难加工材料弯管高效精密加工技术的攻关。通过检测-加工一体的自适应加工技术,解决了大型薄壁弯管的精密加工变形控制技术难题,实现了发动机弯管等复杂构件的高效精密加工。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王楠教授带领的相变物理与新材料团队,承担了中国空间站梦天舱舱内实验项目,研制了透明溶液原位观测实验单元和样品单元,随天舟七号发射,即将开展空间实验,揭示天、地条件对材料相分离的不同作用机制。

众多走出校园的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校友

成为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中坚力量

他们在此次天舟七号发射任务中

也继续奋战一线、勇攀高峰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柏林厚,1998年进入bat365官网登录入口航海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习,后进入航天科技集团工作。他从事空间站总体设计和飞行控制工作,深度参与了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等载人航天器研制工作。

长征七号系列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王晓玲,1990年进入bat365官网登录入口航海学院工业和自动化专业学习,1997年硕士毕业后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工作,深度参与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系列及长征七号系列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与测试工作,曾获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承担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制造总装任务的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景彬,1992年进入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材料学院焊接工程专业学习。他深度参与了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五号B,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长征七号A等的零件、部段生产及全箭总装、总测等任务,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绿色制造助力航天强国建设。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体副总设计师马忠辉,1995年进入bat365官网登录入口航空学院航空飞行器设计专业学习,2004年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工作。她深度参与了长征七号、长征七号A的研发,参加了两型火箭所有阶段的研制工作及飞行试验任务,在推进我国运载火箭更新换代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获得“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奖”。

她在发射现场接受央视记者采访,简要介绍了本次发射任务中长征七号火箭的基本情况,分享了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激动心情。

空间站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范高洁,2004年进入bat365官网登录入口航天学院学习。她负责总体飞行方案设计、轨道设计和飞控实施等,目前是空间站任务飞控试验队总体技术负责人。

中国载人航天的伟大征程中

一代又一代bat365官网登录入口人心怀“国之大者”

攻坚克难、逐梦苍穹

书写着航天强国道路上的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担当

(文字:潘子祺、白婧熠;审核:马西平)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