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图片来源:新华社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开展涉及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完成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各项任务。
这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2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0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93次飞行。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发射现场,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生命学院商澎教授、杨周岐老师和任伟豪同学;卢慧甍老师、秦兴华老师和张轶峰同学,分别作为两个工作小组,亲历了这激动万分、振奋人心的发射过程。

“空间生命科学与航天医学团队”的商澎老师、杨周岐老师在发射现场合影
团队博士研究生任伟豪同学在发射现场激动万分,他说:“现场参加、观看发射任务真是太震撼了!当看到自己亲手参与准备的实验样品被神舟飞船送上太空,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航天梦离我如此之近。”

博士生任伟豪在神舟十七号垂直转运现场

生命学院(从左至右)
秦兴华老师、卢慧甍老师,张轶峰同学,在垂直转运现场
第一次到发射场执行科研任务的张轶峰同学说:“在现场参加发射场的准备工作,亲眼目睹神剑升空,是我终生难忘的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对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一个细节就可能决定全局的成败。”
发射现场的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师生,均参与了本次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任务中的实验项目。

其中,生命学院商澎教授负责的“空间生命科学与航天医学团队”将在空间站上围绕长期失重对航天员健康影响的基础与防护问题,开展失重环境下骨骼健康等方面的研究。
商澎教授介绍:“本次研究任务的目的是进一步揭示空间失重环境导致骨质流失发生的机制,为航天员骨骼系统健康保障措施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撑。”
据悉,本次空间实验样品将随载人飞船带回,并在地面实验室继续采用多种生物医学手段进行检测分析,以获取更全面和丰富的数据和信息。
这是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空间生命科学与航天医学团队”再次利用真实空间失重环境开展航天医学实验项目。2017年,在载人航天工程天舟一号空间生命科学实验项目中,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就曾是牵头单位,商澎教授担任责任专家。
作为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生命学院第一任院长、“空间生物实验模拟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创室主任、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商澎教授自2004年便带领科研团队创建了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生命学院。他带领团队始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围绕空间生物学、航天医学及电磁生物学等前沿方向,开展特殊环境下的骨骼系统健康领域的生物医学基础与转化应用研究,先后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生命科学和航天医学实验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的资助,建立了国内独有的大梯度磁场抗磁悬浮实验技术平台,以及覆盖强、中、弱及亚磁等多种静磁场效应研究的完备平台,在骨生物学、空间生命科学、电磁生物学领域发表300多篇原创性论文。团队以“天为地用、天地共用”为指导,基于基础创新进行转化应用研究,研发了中强磁场对抗骨质疏松症的可穿戴式治疗仪器,并成功完成了人体临床试验,为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商澎教授说:“在本次任务中,团队将基于在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领域近20年的积累,依托‘空间生物实验模拟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在天舟一号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开展更有针对性、更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商澎教授和团队骨干杨周岐博士正在开展抗磁悬浮实验
在人才培养方面,商澎教授团队充分发挥国家重大研发任务的科研育人功能,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们开拓视野、锻炼能力、塑造品格。自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空间应用任务之始,先后有9名学生参加了空间科学实验项目的研究,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本次任务中,团队的博士生任伟豪来到位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实验室,开展神舟十七号任务发射前的相关实验准备工作。

团队博士生任伟豪在发射场实验室工作
任伟豪说:“参与这次任务,让我深刻认识到生命科学在国家重大战略中的重要性。特别是我国载人空间站的建成,给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平台,而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也能为航天员的健康维护提供支持和保障,生命的奥秘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相互交织、相互促进!”
此外,生命学院卢慧甍老师、秦兴华老师,分别负责空间生物应用研究的相关课题。
卢慧甍副教授团队将通过生物信息学、仿生材料学与生理学等手段,开展可降解仿生骨材料的空间制备探索。

卢慧甍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
秦兴华助理教授团队将通过构建晶体辐射损伤放大器探究辐射对生物大分子的损伤机制,以期阐明辐射危害生命健康的本源问题。

秦兴华老师和学生合影
除了在发射现场的师生外,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多个团队参与、助力了本次发射任务。
材料学院介万奇教授团队研发的CZT探测器再一次为我国航天伟业添砖加瓦,搭载于航天员的辐射剂量仪上,为保障航天员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并将带回空间环境科学研究数据。这款具有高灵敏性、快响应速度的小巧器件,不仅从神舟十二号开始,便一直服务于神舟系列飞船,还曾搭载于实践十号、澳科一号等我国重要实验卫星上,为天文科学研究做出了贡献。
器件虽小,技术含量却很高。介万奇教授从1993年便开始从事CZT材料、器件及应用的开发,通过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使我国CZT材料和器件制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CZT材料及制备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介万奇教授团队
机电学院张卫红院士团队及其所在的空天结构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展了航天器整体式结构系统优化,实现飞船整流罩及逃逸支撑结构创新设计,有效提高了系统动力学性能并显著减轻重量。

张卫红院士团队
机电学院刘维伟研究员,参与了航天发动机难加工材料弯管的高效精密加工技术攻关。通过检测-加工一体的自适应加工技术,实现了发动机弯管等复杂构件的高效精密加工。

刘维伟研究员及其所在团队师生
除了在校师生,bat365官网登录入口还有许多校友积极参与到了相关项目任务中,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胡海峰,我校自动化学院1997级本科生、2001级硕士研究生,CZ-2F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登月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十二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研制工作,全面参与了空间站建造阶段发射神12-神15运载火箭的研制,参加了将航天员送入空间站的5次发射任务,为中国空间站建造做出了积极贡献。

胡海峰
樊蓉,我校自动控制系(老9系)1991级本科生,梦天实验舱副总设计师,负责梦天实验舱总体工作。

樊 蓉
孙勇,我校电子信息学院1993级本科生、2008级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硕士研究生,现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信息与电子专业总师。从事航天器数管分系统设计与研制工作25载,作为领域专家先后参与完成了多个型号数管分系统的研制任务,带领团队研发了自主可控的星载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成功应用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空间站等多颗型号,解决了载人领域多任务,高并发,强实时,高数据吞吐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他曾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称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是载人航天领域数管分系统创始人之一。

孙 勇
李广兴,我校航天学院1997级本科生,2004级博士生,梦天实验舱总体副主任设计师,主要负责控制系统设计,飞行方案设计,在轨飞行控制工作。

李广兴
邵立民,我校航空学院1998级本科生,2002级硕士研究生,2004级博士生,现神舟载人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总体设计部(501部)研究员。组织开展空间站工程神舟十二号、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十六号载人飞船并行研制工作和飞行任务准备工作。

邵立民
柏林厚,我校航海学院1998级本科生,现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从事空间站总体设计和飞行控制工作,目前是空间站任务联合飞控试验队技术负责人。从业十余年间,他先后参与研制了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等载人航天器。在空间站的工作中,他主要作为系统副总设计师,负责整个空间站的运行管理以及相关的地面研制工作。

柏林厚
吴军,我校航空学院2000级本科生,2004级硕士生,梦天实验舱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主要负责梦天实验舱总体任务功能设计,系统设计等总体设计工作。

吴 军
祝强军,我校航天学院2000级本科生,2006级博士生,梦天实验舱轨道专业副主任设计师,主要从事梦天交会对接轨道设计。

祝强军
李洞春,我校机电学院2000级本科生,CZ-2F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登月飞船逃逸固体发动机副总设计师。主要从事固体发动机研制工作,全面参与了载人航天工程神舟七号到神舟十七号以及风云二号卫星远地点发动机、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发动机等多个型号任务。2016年作为神舟十一号任务参研参试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

李洞春
朱剑冰,我校计算机学院2002级本科生,2006级硕士研究生,现空间站核心舱数管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某卫星型号数管分系统主任设计师。从事航天器数管分系统软件研制工作十余载,先后参与完成了高分重大专项系列卫星、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祝融号火星车等多个型号的星载软件研制任务。

朱剑冰
范高洁,我校航天学院2004级本科生,2008级硕士研究生,现空间站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负责总体飞行方案设计、轨道设计和飞控实施等,目前是空间站任务飞控试验队总体技术负责人。

范高洁
周涛,我校计算机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师从李士宁教授。现就职于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负责CZ-2F火箭控制系统设计,先后参与了空间站交会对接任务和空间站建造阶段的神舟八号至神舟十五号所有任务,获得载人航天突出贡献者等荣誉,为我国空间站建造做出了贡献。

周 涛
陈牧野,我校航天学院2010级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作为型号总体岗研究人员,参与了长2F遥15的研制工作。

陈牧野
致敬中国航天人,也致敬不断耕耘于航天事业的bat365官网登录入口人!
铸国之重器,担时代大任
一代又一代bat365官网登录入口人还将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字:赵珍 杨周岐;审核:马西平 可方玲 赵媛媛 蔡利剑 王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