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页面已加载完成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Chrome

Firefox

Opera

Edge

ENG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我校成功举办“文学的科学化研究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高质量发展青年学者论坛”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2日 来源:外国语学院 点击数: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新闻网7月2日电(文字 张沫、李利敏 摄影 郭友军)6月28日,由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文科青年学者研究会、外国语学院承办的“文学的科学化研究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高质量发展青年学者论坛”在长安校区外国语学院楼顺利召开。该论坛受省社科联高端会议专项资助,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国家级特聘教授王启龙,国务院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清华大学曹莉教授,《外国文学研究》主编、华中师范大学苏晖教授,陕西省翻译协会会长、西北大学胡宗锋教授,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西安外国语大学聂军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研究院院长黄立波教授,西安工程大学图书馆馆长胡伟华教授等50余位专家和青年学者参加论坛。省社科联社会组织管理部部长张金高,校党委副书记、校社科联主席陈建有,校文科青年学者研究会会长原嫄,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王高祖,科学技术研究院文科办、校社科联办公室白赵娜等领导、老师出席。外国语学院院长孔杰主持开幕式。

GYJ_6134.jpg

陈建有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对参会的院校领导及专家学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及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外语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发挥在促进文化传播,融通中文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是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我校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积极发展“语言+智能”、“三航+语言”等学科交叉的专业发展模式,取得良好成效。为推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高质量发展,还要以外语讲述中国故事为抓手,推进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文化“走出去”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有效对接,积极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GYJ_6151.jpg

张金高代表省社科联致辞,认为文学与科学化的结合是深化文理交叉融合的有益探索,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新时代则面临更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应当更新理念。数字人文的兴起、跨学科的交流为深入理解文学现象和探寻文学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深入研究文学作品的内部结构、文化背景和受众反映,更加客观地理解文学现象,既是对文学研究的深化和扩展,也是对科学方法的运用和创新。这也正是此次研讨会开办的意义之所在。

GYJ_6187.jpg

原嫄代表文科青年学者研究会致辞,认为文学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人类情感、价值观和社会变迁;科学则提供了一种客观系统的方法来研究和解释世界。二者的结合,不仅能使文学更加深入地触及人类的内心世界,而且可以赋予科学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情感色彩。她希望青年学者能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肩负使命,勤勉笃行,追求学术进步,推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繁荣和发展。

GYJ_6208.jpg

上午的主旨报告环节分别由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王高祖教授和阮红梅教授主持。

GYJ_6250.jpg

GYJ_6324.jpg

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王启龙教授、清华大学外文系曹莉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苏晖教授、西北大学胡宗锋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聂军教授、黄立波教授,西安工程大学胡伟华教授、外国语学院国懿教授分别从各自的研究专长出发,作了题为《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国外国文学学科的旧学与新论》《“后伦理选择时代”的科学选择》《文学翻译中的“文明互鉴与文心相通”》《文学研究的个性化》《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视角概述》《翻译传播学的跨学科属性》《德国研究-为何与何为?》的精彩报告。

王启龙教授指出,学科的高质量发展要服务于国家战略,新时代外语类高校面临提升当前国际话语权的问题,当以解决中国迫切需求的现实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大学职能,在服务国家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展现责任担当,区域国别学可为国家储备应对国际事务的思想智库。王启龙教授从区域国别学科的时代背景、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等方面解答了关于学科的一些基本问题,对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新时代的发展路径提出了建议。

GYJ_6239.jpg

曹莉教授认为中国外国文学学科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及现代学术思想的兴起密切相关。20世纪伊始,外国文学的译介和研究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西学东渐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中外文明互鉴的有机组成部分。从19世纪末“京师同文馆”的设立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科”的提出,外国语言文学的教学、研究和广泛应用与中国社会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进程同步发展,相向而行。清华大学外文系曹莉教授从“旧学”和“新论”两个维度透视外国文学研究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提出了在“新时代”、“新文科”语境下,本学科发展的可能路径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苏晖教授通过对系列科幻文学作品的研究发现,“后伦理选择时代”的科学选择究其实质仍是伦理选择,但科学选择亦对伦理选择主体提出诸多挑战。在此情况下,人类应坚持以真-善的伦理价值取向引领科学选择。苏教授指出,应以人类为主体建构一体多翼的后人类共同体,这既是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作为伦理选择主体的必然抉择。

胡宗锋教授结合多年来从事英汉双语文学和文化作品的翻译实践,以英汉和汉英诗歌翻译中几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为例,探讨了英汉和汉英互译中的文化与文明互鉴。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翻译分析,认为虽然汉英两种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亦有差异,但只要能吃透文本,在翻译过程中追求文明互鉴和文心相通,就能达到汉英和英汉翻译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文学境界。

聂军教授就如何看待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中文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提出了文学研究个性化的概念,以强调文学研究的学术特性,突出文学研究思想观点的独创性。19世纪初欧洲工业化早期阶段德国浪漫主义文艺理论家施莱格尔兄弟对他们时代文化时尚的审视态度可资学术参考。聂教授通过对个性化的强调,意在突出文学研究者独立的审美意识和思想观点的创新。

黄立波教授认为,近年来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视角呈现多元化特征,语料库翻译研究从性质上属于描写翻译研究,因此描写翻译研究的三个视角(产品取向、过程取向和功能取向)可作为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视角。 此外,语料库翻译学本身具有的学科交叉性质,使得借助语料库工具进行直接或间接考察的翻译活动的各个环节,均可纳入语料库翻译学的关注范围。

胡伟华教授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国家加强国际战略传播,提升国家形象提出了更高要求,以跨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的“翻译传播学”得到了国内学界空前的重视。他从翻译学与传播学的关系入手,梳理“翻译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与学科空间,提出基于翻译学的传播学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认为在当下国家高度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背景下,“翻译传播学”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懿教授认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等文科教育要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时代新人,以保证在大国博弈中赢得优势与主动。区域国别学建设不仅是国家新文科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外语专业学科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在此情况下,方兴未艾的德国研究,就显得格外引人关注。他就如何汇聚学术力量,培养出大批熟悉德国语言、国情的后备人才,提出了若干建议。

下午设置五场平行分论坛。近三十余位来自全国高校的青年学者分别围绕“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科学”“外国文学研究:文学与科学”“翻译研究的科学化”“国别与区域研究:学科化与科学化”“数字化时代的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五个主要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上午发言的特邀专家和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外国语学院的刘美岩教授也莅临分论坛进行指导交流。

GYJ_6495.jpg

GYJ_6479.jpg

此次论坛属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年会分场活动,旨在为广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观点,分享研究成果,探讨学科发展的平台,对繁荣文学的科学化研究,推动我校乃至陕西省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

文学的科学化研究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高质量发展青年学者论坛2023.6.28于bat365官网登录入口=.jpg

(审核:孔杰)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