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新闻网4月4日电(端木佳睿 郭馨 赵天森 陈同泽)3月29日晚,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协、自治区教育厅、共青团广西区委、广西科学院共同承办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广西汇演活动在正式启动。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陕西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俊华,我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晓等出席启动仪式。作为该活动的汇演剧目之一,我校原创精品校园剧《寻找师昌绪》于4月2日、3日在柳州市群众艺术馆演出两场,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纳翔,柳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市政协党组副书记邓娟娟出席首演仪式。来自广西科技大学、柳州工学院和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近两千名学生现场观看巡演,演出通过人民日报人民阅读、有数青年系列新媒体平台、广西科协视频号等平台进行全程直播。

3月30日上午,科学家剧目创排交流座谈会在广西大学召开,杨晓参加座谈并代表学校分享交流科学家故事创作与传播经验。他表示,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党委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度重视文艺作品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将精品原创工作落实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4月2日晚,《寻找师昌绪》柳州首演仪式上,纳翔在讲话中表示,《寻找师昌绪》用话剧这一艺术形式,将师昌绪的人生经历和科学追求搬上舞台,青年学子以剧中的前辈为榜样,弘扬科学家精神,自觉做优良学风的传承者、科技报国的践行者。精彩的演出为现场观众带来了感动与震撼,现场反响热烈,掌声不断。


“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是中国科协于2012年联合教育部发起实施的科学家主题宣传活动,旨在集中展示共和国脊梁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形象,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引导广大青少年和科技工作者勇担科技自立自强重任。作为此次广西汇演系列活动之一,“舞台走向大地·科学家精神耀广西”2023年广西社会实践活动同期开展,我校大学生艺术团话剧队两名学生赴南宁、柳州、桂林等地采风学习,将弘扬科学家精神与当地文化互文。同时,《寻找师昌绪》柳州汇演间隙,剧组师生参观了柳州工业博物馆与柳州奇石馆,了解柳州产业与文化特色,体验了一堂生动的美育课。本次活动获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当代知名科学家主题剧目校园巡演》资助。

《寻找师昌绪》自2018年首演至今,已先后于全国8座省市演出20场,巡演走过扬州、成都、太仓、深圳、融水等地,线上线下观众逾百万。剧目演职人员均由学校各学院的非艺术特长学生担任,现已形成以美促智、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良好艺术实践机制。一批批学生演员以身入戏,结合自身学科背景与话剧艺术特色,深入体悟老一辈科学家的科研精神与爱国情怀,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演绎人物,向全社会弘扬科学家精神。

艺术教育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文艺精品创作服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寓科学家精神于文化作品之中,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青年学子的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激发创新创造,为学校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审核:初建杰)